在临床实践中,许多肿瘤患者无法尽快发现肿瘤的踪迹并及时治疗,肿瘤细胞在体内就会扩散和转移,因此很多患者会发生骨转移。一旦发生骨转移,患者通常会惊慌失措,那么肿瘤患者为什么会骨转移呢?骨转移时身体有什么变化?又如何治疗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肿瘤是如何转移的。肿瘤细胞从原发灶脱落,进入周围淋巴管和血管后,就会向外扩散,粘附于血管内皮,并进入组织,在组织中形成病灶。然而,肿瘤细胞的血液和淋巴转移并不总是沿着血流或淋巴流向相应器官的方向进行。也就是说,肿瘤细胞转移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如果肿瘤细胞没有遇到合适的器官,肿瘤细胞可能在短时间内就死亡了。如果肿瘤细胞在流动过程中遇到适合生长的器官,肿瘤细胞就会在组织中形成病灶,继续增殖生长,从而形成转移。
换言之,不同来源的肿瘤细胞有认定的器官转移。例如,乳腺肿瘤和前列腺肿瘤就容易发生骨转移,而膀胱肿瘤则较少。值得注意的是,不同肿瘤的骨转移部位不同。例如肺肿瘤易发生骨转移的部位主要在腰椎或四肢、颈椎。而乳腺肿瘤有可能在胸骨、肋骨和骨盆发生骨转移。
肿瘤是否会骨转移取决于肿瘤的类型,并非所有肿瘤都会骨转移。对于以下常见肿瘤,骨转移的发生率较高:乳腺肿瘤、前列腺肿瘤、甲状腺肿瘤和肺肿瘤。但是,这种高概率并不意味着这些肿瘤都会有骨转移,因此肿瘤患者不必过于担心,应配合医生做定期复查。
肿瘤发生骨转移,随着病情的逐渐发展,通常不会悄无声息,会有一些症状随之而来。首先是疼痛。肿瘤细胞在人体骨骼中形成新的转移灶。在早期,患者会出现四肢乏力等不适症状,从轻微疼痛到持续疼痛。即使是按压或碰撞也会加重疼痛,尤其是在夜间,疼痛更为明显,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睡眠。如果骨转移发生在脊柱,会限制颈椎的活动,而引起胸痛、臂痛等症状。如果在腰椎或骶椎发生骨转移,则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腰痛甚至腿痛。同时,还会出现压迫症状。脊柱骨转移可损伤神经,压迫神经根或脊髓马尾,表现为感觉减退、根性神经痛、排尿异常,甚至麻痹、瘫痪。
一些骨转移患者会发生骨折。大多数患者在骨折治疗过程中发现有骨转移。肿瘤性骨转移可导致骨丢失,骨骺被严重损伤后变得脆弱。轻微外伤和咳嗽可引起病理性骨折,尤其是椎体骨、肋骨等部位。
肿瘤骨转移也容易引起贫血、乏力、食欲不振、营养不良等全身症状。由于肿瘤细胞不断地破坏人体骨骼,易引发高血钙,晚期患者由于身体虚弱、全身无力,需要长期卧床,也会出现肺不张、血栓、压疮等症状。
骨转移无疑是晚期疾病的标志,应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全身抗肿瘤治疗和镇痛治疗等综合措施。从中医角度看,骨转移瘤属于“骨蚀”、“骨疽”、“骨痹”等,其病机多为气虚、痰凝、血瘀;故临床上多采用补肾通络、祛瘀法治疗。骨转移肿瘤的病机为本虚邪实,治以补肾壮骨、行气活血法,并因骨转移属中医顽疾重证,中医用药时,适当加用虫类之品,如全蝎、蜈蚣、水蛭等,则疗效更佳。
江学文主任认为:骨转移常导致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疼痛、运动功能障碍等一系列并发症。现代医学对肿瘤骨转移的治疗包括化疗、放疗、手术、放射性核素、二磷酸类药物和止痛药等,但单一治疗不理想,应进行多学科综合治疗。在中医药治疗骨转移中,首先考虑的是如何使患者过上有质量的生活。为了控制症状,使病人过上安逸的生活,首先要做的是减轻病人的痛苦。同时,应采用中药干预骨质破坏过程。骨转移多见于晚期肿瘤患者,其病机以虚为本,西药往往损害人体的正气,患者无法承受。因此,中医治疗骨转移注重补虚,增强人体免疫力,杀灭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消灭肿瘤的目的,治疗骨转移疼痛遵循“治病必求其本”之旨,根据寒性凝滞,主痛,“痛者,寒性多”,“寒胜则痛”的说法,重用温阳散寒之法减缓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恢复骨伤、延长生存期等。
(图片源于摄图网,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