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肿瘤早筛?简单来说,肿瘤早筛就是通过特定的检查方法,如血液检测、影像学检查及内镜检查等,尽早发现潜在肿瘤问题,其主要目的是在肿瘤问题变得严重之前,及早发现、治疗,在肿瘤早筛过程中,需要注意并避免一些常见的误区,以确保早期发现肿瘤的准确性、有效性。
误区一:普通常规体检=恶性肿瘤筛查
普通体检一般是在身体没有出现症状的情况下做常规检查,侧重点是体格检查,如血压、血脂、血糖等检查,主要是查到一些常见的慢性病、急性病以及传染病。普通健康体检范围并不能完全涵盖肿瘤筛查的范围,侧重点也不一样,因此两者不能相提并论。肿瘤筛查除了早期发现存在于身体内部的肿瘤外,还会分析受检者以后患肿瘤的因素,对受检者进行健康教育和不良生活方式干预。
误区二:肿瘤筛查项目越多、越贵越好
部分人认为既然要做肿瘤筛查,那么就要做得彻底,甚至觉得检查项目越多、越贵就越精准,如基因检测、PET-CT等。其实肿瘤筛查也讲究“度”,有些肿瘤筛查项目可能会损伤身体健康,所以,肿瘤筛查要讲究个体化,需要专业医生根据受检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家族病史等进行综合评估权衡,然后制定个性化的检查项目,以达到最佳筛查效果。
误区三:肿瘤筛查就是看肿瘤标志物
对于肿瘤标志物的检查,我们往往会在认知上走向两个极端:①肿瘤标志物升高,就认为有肿瘤;②肿瘤标志物正常,就认为没有肿瘤。但其实,相同的肿瘤可能有很多种标志物,不同的肿瘤也可以“共享”同一个标志物,还有一部分肿瘤目前还没有有效的可检测的标志物。因此,肿瘤标志物数值高低不能单纯作为肿瘤诊断的标准,也不能作为肿瘤早期筛查的唯一手段。
总之,有针对性地定期进行肿瘤筛查是揪出早期肿瘤的有效方法,而单纯依靠一种诊断方法来进行所有的肿瘤筛查也不科学,要避免在早期肿瘤筛查时陷入这些常见的误区,不能不筛查,更不能乱筛查!
(图片源于摄图网,侵删)
(川)医广【2024】第 06-19-1621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