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华东区医院/成都东区中医肿瘤研究院马长春主任:在中医圈里,肝肿瘤有很多名字,比如“肝积”“癥瘕”等。古代医家根据对肝脏疾病的认识,将因疫毒、蛊虫感染或酒食、肥甘等原因导致的胁下肿块、胁痛、腹胀等临床表现的病证,归类为“肝积”。《诸病源候论·瘕病诸侯》中明确区分了“癥”与“瘕”:“其病不动者,直名为癥,若病虽有结块而可推移者,名为瘕。”
总体来说,中医认为肝肿瘤的主要病因是毒邪留滞,损耗正气,虚损生积,即身体的正气不足,无法抵抗外来的毒邪,最终导致了肝肿瘤的发生。
中医学在肝肿瘤的治疗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通过独特的辨证诊疗方法,在肝肿瘤的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成华东区医院/成都东区中医肿瘤研究院马长春主任提出“邪毒”是中医肿瘤发生的基本病机,而邪毒的产生与体内外诸多因素相关。
外因方面,寒邪、湿邪、热邪等外感六淫以及特殊的乙型肝炎病毒等都可能引发肿瘤。寒性收引,侵袭机体,导致血管拘急,气血运行不畅;湿邪粘连重浊,阻碍气机,气不行则血易瘀;热邪亢盛,积久成毒。这些外感邪毒与瘀血、痰湿互结,长期积聚易生邪毒。
内因方面,邪毒的产生多与机体脏腑阴阳平衡失调、气血不和、津液代谢失常等有关,正气亏虚是邪毒产生的重要原因。阳气亏虚、阴寒内生可致气郁、痰凝、血瘀;阴血不足、阴不敛阳也可致热致瘀而成积成毒。因此,清除邪毒是治疗肿瘤的核心和关键点,同时注重扶正也必不可少。
中医将肝肿瘤分为多个证型,比如肝气郁结证、气滞血瘀证、湿热毒蕴证、肝郁脾虚证和肝肾阴虚证,具体治疗时,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个性化的复合证型治疗。中医治疗肝肿瘤的核心是病证结合、辨证论治,其目标是扶正祛邪、标本兼治,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肿瘤相关指标,减少肿瘤复发,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成华东区医院/成都东区中医肿瘤研究院马长春主任:肝肿瘤应该以预防为主,肝肿瘤的高危因素包括乙肝、丙肝病毒感染、长期酗酒、非酒精性脂肪肝、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污染的食物。为了预防肝肿瘤,在平时生活中应该低脂清淡饮食、戒酒、慢性肝炎的患者应定期复查。
(图片源于摄图网,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