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华东区医院:中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其独特的疗效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受人们喜爱。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凡服汤药,虽药品专精,修治如法,而煎煮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
俗话说:“十分药力五分煎,不会煎煮白花钱。”如果有在家自己煎药的肿瘤患者或家属可能比较清楚,煎药真是个麻烦事,注意事项颇多,如未做功课就盲目煎煮,很容易因操作不当而损失药效,掌握正确的自煎方法,方能更好地发挥中药的疗效。
准备工具与材料
药煲选择:砂锅、瓦罐或不锈钢锅是首选,避免使用铁锅、铝锅等金属材质,以免与药物发生不良反应。
药材选购:严格按照医生开具的处方购买药材,确保每一味药材都是高品质、准确无误的。
水源选择:使用纯净水或自来水进行煎煮,避免使用含有过多矿物质的水,以确保药液的纯净度。
药材与浸泡时间、用水提示
根茎类药材(如黄芪、党参、当归)
浸泡时间:由于这类药材质地较为坚硬,建议浸泡时间为1-2小时,以便其充分吸水膨胀。
用水:首次煎煮时,水量可稍多,以浸过药材表面3-5厘米为宜,因其在煎煮过程中不易析出水分。
花叶类药材(如菊花、金银花、玫瑰花)
浸泡时间:此类药材较轻且易吸水,浸泡20-30分钟即可。
用水:水量适中,以浸过药材表面2厘米左右为佳。过多的水会导致煎煮时药液过于稀薄。
果实种子类药材(如枸杞、酸枣仁、决明子)
浸泡时间:建议浸泡40-60分钟,以便果实或种子内部充分吸水。
用水:水量适中,以刚好浸没药材为宜。这类药材在煎煮时不易糊化,因此无需过多水分。
根动物类药材(如阿胶、鹿角胶、龟甲胶)
浸泡时间:这类药材通常需要先研成粉末或小块,再浸泡30分钟左右。
用水:由于动物类药材含有较多胶质,用水量不宜过多,以免药液过于黏稠。以浸过药材表面1-2厘米为宜。
矿物类药材(如石膏、磁石、滑石)
浸泡时间:由于矿物类药材质地坚硬且不溶于水,建议提前浸泡4-6小时或更长时间,并可能需要研磨成粉以增加其与水接触的面积。
用水:水量适中即可,因为矿物类药材在煎煮过程中不易释放水分。
成华东区医院:煎药步骤
浸泡:根据药材种类和性质进行浸泡;
加热:将药煲置于火上,先用大火煮沸,然后转小火慢慢煎煮。注意火候的控制,避免药液溢出或烧焦。
煎煮:根据药材的性质和用途,煎煮时间有所不同。一般解表药煎煮时间短些,补益药煎煮时间长些,具体时间需遵医嘱。
滤取药液:煎煮完毕后,将药液滤出,药渣留在煲内。滤取药液时可用纱布或滤网帮助过滤。
加热:将药煲置于火上,先用大火煮沸,然后转小火慢慢煎煮。注意火候的控制,避免药液溢出或烧焦。
煎煮:根据药材的性质和用途,煎煮时间有所不同。一般解表药煎煮时间短些,补益药煎煮时间长些。具体时间需遵医嘱。
滤取药液:煎煮完毕后,将药液滤出,药渣留在煲内。滤取药液时可用纱布或滤网帮助过滤。
二次煎煮:将药渣中再次加入适量的水,重复上述步骤进行第二次煎煮。第二次煎煮时间一般较第一次短。
自煎中药的常见误区
误区1:泡药、煎药前要不要洗?
有些人总觉得药材应该洗一下,冲冲灰尘。其实优质的中药饮片在炮制加工过程中已经净制处理,一些细微中药饮片如海金沙、滑石粉等用水冲洗还会有损失,所以通常不需要再次清洗。
误区2:煎药是不是小火慢炖,越久越好?
熬药的时间长短和很多因素有关,比如病位在下焦,那么就需要多熬一些时间,使药味厚重下沉;如果病位在上焦,则需要少熬些时间。如外邪在肺经,需要宣解的时候,熬药一般是刚开锅,“香气大出”即可,取药物的轻清之气,直抵肺经,祛邪外出。
一副方剂的药量是固定的,中药里的有效成分不会无限制地溶出。连续长时间煎煮,反而会使药液中的有效成分挥发减少;长时间高温的破坏,还会使得药效降低。
小火慢炖、过分浓缩的药汁会加重苦味,本来很多中药的的味道就难以下咽,这下更是“苦上加苦”。
误区三:煎药就是把所有药都放进去“一锅炖”?
不同的药材,煎药的时间也不同,比如先煎、后下、烊化、另煎、包煎等等。煎法不对,反而浪费药材。
成华东区医院:如何判断药煎好了?
看外观:观察药液的颜色和浓度。一般来说,随着煎煮时间的增加,药液的颜色会逐渐加深,由最初的清澈或略带黄色变为深褐色或接近黑色。药液的浓度也会增加,变得越来越黏稠。
闻气味:药材在煎煮过程中会释放出特有的香气,如果药液的气味已经足够浓郁,通常意味着药材已经煎煮到位。
尝味道: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尝试一下药液的味道,如果药液的味道已经足够,且没有苦涩或其他不适的味道,说明药材煎煮得较好。
滤药渣:在煎煮完成后,将药液过滤,观察药渣,如果药渣很少,说明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已经大部分溶解到药液中。
(图片源于摄图网,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