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肿瘤是我们人体消化道上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病,晚期的两年内死亡率可达九成以上,因此对待该病的治疗问题,临床呼吁要早防治、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那么面对这么危险的疾病,我们该怎么做好早期的防治工作呢?下面就跟着成都东区中医肿瘤医院/成都中医肿瘤医院肿瘤科江学文主任一起来了解下胰腺肿瘤早期预防及诊断检查方面的科普知识!
一、生活中哪些人容易患胰腺肿瘤病?
根据美国原先对该病的一些病因探究发现,年长者如果肥胖的人,患上胰腺肿瘤的风险将会高出常人不少,且不论男女,如果严重超重,他们在5年内患上胰腺肿瘤的风险比体重正常的成人高出4成以上。另外,我们在日常中要想预防胰腺肿瘤的患病,所以就强调运动的必要性,定期做运动可以减少肥胖,避免患上2型糖尿病,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很好的做到预防胰腺肿瘤的患病。
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每逢节假日,家人朋友欢聚一堂、推杯换盏,难免多吃多喝,这就给我们的胰腺造成不小的负担。成都东区中医肿瘤医院/成华东区医院肿瘤科江学文主任说:胰腺虽然是我们人体上一个非常不显眼的小器官,但却是人体第二大消化腺,与肝脏、胆道、肠道、脾脏和一些复杂而重要的血管结构紧密相邻。
从生理功能上讲,胰腺可分为内分泌和外分泌两部分。前者分泌胰岛素和其它一些激素类物质,入血后有利于机体利用和贮存从食物来的能量;而后者则分泌胰液,通过胰管进入十二指肠,有助于机体对食物的消化。
一旦患有糖尿病就要格外警惕,因为根据以往胰腺肿瘤临床病因探究发现,糖尿病病程超过五年的患者中,胰腺肿瘤的发病风险高于正常人群很多。由于糖尿病患者会产生过量的胰岛素,可能会促进胰腺位置细胞肿瘤病变的增长速度。随着糖尿病患者的日益增多,人们对出现多食、多饮、多尿及消瘦、乏力等症状的中老年人,往往只想到2型糖尿病,而忽略了胰腺肿瘤患病的可能性,以至按糖尿病治疗无效,错过了早前期手术切除术的时机。因此,糖尿病患者在生活中要特别警惕胰腺肿瘤的患病,应该进行定期的身体检查,以此来预防胰腺肿瘤早期患病。
成都东区中医肿瘤医院江学文主任介绍说:胰腺解剖部位和功能的特殊性,使得胰腺肿瘤在发病早期常无明显症状,被称为“悄然无声的肿瘤”。随着肿瘤的生长,才会逐渐会出现一些症状,如上腹部不适、隐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脂肪泻、糖尿病、消瘦、黄疸和腰背部疼痛等,建议有此类症状的患者,及早去肿瘤专科医院除外肿瘤性疾患后,再行常见疾病的治疗。
二、现在早期胰腺肿瘤诊断常用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1、实验室检查:
CA19-9是胰腺肿瘤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其阳性率可达8成,但是特异性较差,仅为7成左右。因此,胰腺肿瘤的诊断不能依赖CA19-9的检查,还要结合相应的影像学检查。有些肿瘤侵犯主胰管从而影响胰腺的内分泌功能,导致血糖的异常增高。
2、影像学检查:
超声及增强CT是诊断胰腺肿瘤主要的检查手段。它们不仅能了解肿物的大小,所在的部位,还有助于了解肿物周围重要血管、脏器等的累及情况,从而帮助确定能否手术以及手术方式。但是超声、增强CT及MRI等都不能对肿瘤的良恶性进行判定,甚至无法区分炎症和肿瘤。内镜超声可以增加对侵及范围判断的准确性,对于突入肠腔内的肿瘤还可以取得活检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更有利于术前的判断。核磁水成像(MRCP)对于胆道梗阻的患者可以判断胆管累及的范围,有一定的意义。PET/CT有利于明确良恶性及判断有无远处转移,但是较为昂贵。
3、病理学检查:
超声引导下或内镜下胰腺肿物的穿刺活检虽然可以帮助诊断,但是有一定的假阴性率,并且胰管出口被肿物堵塞后造成近端胰管扩张,穿刺很容易造成不可收拾的胰瘘,应该谨慎选择。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不仅可以了解胰管的阻塞情况,而且可以收集细胞,进行病理学检查。但是需要注意的是,ERCP也容易引起急性胰腺炎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延伸建议:胰腺肿瘤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其发病风险可能与以下的因素有关:吸烟、酗酒、高脂肪及高蛋白质饮食、肥胖症、糖尿病、 家族遗传 、反复发作的慢性胰腺炎等。普查无症状人群对胰腺肿瘤早期诊断无实用价值,而对临床高危人群患者筛查,可望提高胰腺肿瘤早期诊断率。临床上对年龄 40岁以上,有较长吸烟史、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习惯,具有下列情况者需提高警惕,并视为高危人群。
胰腺肿瘤早期诊断做什么检查?经过上面成都东区中医肿瘤医院江学文主任对胰腺肿瘤早期相关患病人群以及相关早期检查方法的介绍,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对待胰腺肿瘤的患病还是要引起重视,一旦在生活中发现类似早期患病的一些症状出现时,一定要及早期去做相关的诊断检查,排查早期患病可能;对待一些常年糖尿病或者肥胖的人群来说,也要多加注意消化道症状,发现异常情况还是建议要尽早排查,警惕胰腺肿瘤患病的可能。
(图片源于摄图网,侵删)